商業與藝術的永遠各執一詞?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不會有交集?觀眾到底要什麼?
導演應該為誰拍電影?影展的肯定能刺激票房?有些問題似乎無解,但總得先破除迷思...
演員簡介
丹麥最大的電影公司諾地斯克(Nordisk)為了慶祝成
立一百週年,邀請了Anders Thomas Jensen寫劇本,他
並沒有寫出一齣打破丹麥影史成本的大製作電影,反
而寫出一個近年來電影生態圈商業與藝術矛盾之處,
充滿諷刺黑色幽默的劇本-誰才是導演。
電影中文部落格
尼古拉.雷.卡斯 (Nikolaj Lie Kaas)在電影中扮演一位藝術片導演,他的三部曲作品的第
二部《兇手》才在柏林影展得到了天主教人文獎,丹麥的媒體影評也一致給予最高等級的評
分,但是回到丹麥市場,一個周末三十五家戲院卻只賣出了七張票,其中有三張票是有燥鬱
症的男主角東尼 (由丹麥影星Ulrich Thomsen飾演)所買的,他因為個性易怒,號有暴力傾向,
被剝奪了子女探視權,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了五個小時的相處機會,於是就帶著兒女去看電
影,本來想看《哈利波特》,卻因遲到了,只能改看《兇手》,卻因該片不宜兒童,父子三
人倉皇逃出戲院,憤怒的湯尼於是要求戲院退費,戲院不肯,燥鬱爆發的湯尼當著孩子的面
毆打電影人物道具,子女看護權再度剝奪,於是他轉向找導演出氣,要求還他471克朗(約台
幣三千多元),卻陰錯陽差到了拍片現場被導演從高台推下,全身骨折。東尼大可藉此大撈
一筆,但他沒有,他要求與導演共同執導第三部曲,更名為《愛的大逃殺》,有暴力又滿口
髒話的電影,女主角的服裝根本就是「追殺比爾」嘛。
在片場東尼就質問攝影師醉了嗎?導演解釋那是手持攝影機拍攝手法,東尼叫他用腳
架,觀眾不想暈船!這讓我想起很多電影都強調此種手法是多麼的創新難能可貴,有時候看
到鏡頭晃來晃去,我真的很想叫攝影師乖乖站好不要動...
除了嘲諷藝術電影的思維,導演還不忘挖苦商業電影(好萊塢),女演員為了要拍片,
就會攀附導演,自願獻身,片子雖然難看,但比他難看的電影多的是...
故意剪爛的片子,影評還會稱讚那是導演刻意要向大師致敬...
裡頭有太多令人筦爾的對白與畫面,讓人想起我們在解讀電影時的無知。
我幾乎沒有什麼類型的電影不看,但也沒有到那些電影痴可以馬上根據剪輯手法分析是
哪位導演作品的境界,完全是站在欣賞的角度。有時候商業片與藝術片在我的定義是模糊
的,有些被定義為「藝術片」卻賣比「商業片」賣座,那到底哪一部才是藝術片呢?看不懂
的電影才是藝術片?有些好萊塢電影連愛因斯坦都摸不著頭緒呢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