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體產品開發的過程是冗長且不可逆的,或許因為不可逆,在開發的決策總是小心翼翼,希望能面面俱到,希望能做到完美才推到市場。不管在品牌定位、功能設定等產品屬性都會有激烈的辯論,但如果產品銷售出去沒有辦法得到回饋,永遠無法知道產品為什麼會成功或是為什麼會失敗。

更悲慘的是,無法判斷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。一年要賣多少個產品才算成功?

有兩套銷售邏輯在開發過程被辯論,每一套都有各自的道理,取折衷可能就四不像也不好,選擇A或B有可能只是直覺跟運氣,只有在A跟B同時執行的情況下,才有機會證明哪一套比較行得通,但因為現實做不到,所以除非動用自己的錢,否則我沒有表達意見的意義。

市面上的商業叢書、週刊總是提供一些振奮人心、結果論的例子,似乎可以建立所謂的商業模式,如果每個企業都仿效,哪有經營失敗的可能性?

到底要做幾頁的PPT來解釋商業模式?要寫多少頁才能證明每一個環節都不會出問題?

Amazon的執行長要跟他提案只需要一張A4就好,Jobs也超級討厭用PPT簡報,他們只在乎推出的服務或是產品的核心價值。

新產品只需要專注服務於那些百分之二十的人即可,那些人可以帶來百分之八十的利潤,且會願意回饋意見給你,產品一定不完美,重點是能否分辨哪些問題是需要被解決?又多快能夠解決那些問題?

人們的選擇也是。三月好像是個抉擇的日子,有些人想提分手、有些人想轉換工作、有些人想去唸書...我們也知道,想太多的結果往往就是什麼也做不了。不是說做決定應該要衝動,而是只要專注想清楚一個決定或選擇的原因,而不要被「副作用」所影響。大多數的副作用都是「幻想」出來嚇自己的,即使真的有副作用,真的也要等到發生才知道怎麼解決他。

做決定並不是要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才執行,而是要準備好面對那些可能的狀況,然後用最快速的方法去解決那些狀況。人生的選擇跟生產實體產品一樣,都很難用後續的統計分析來驗證哪一條路比較「正確」。

期許我們自己跟音樂家一樣,做出自己喜歡的音樂,至於會不會被接受,能不能被市場肯定,就聽天由命吧!

IMG_20120415_001453_1

推薦一下很常在台灣表演的菊田俊介(右),介紹請點選連結:http://pots.tw/node/10293

左邊這一位是昨天在A-bar的驚喜!22歲的山木將平在2010年的北海道爵士音樂節比賽以優異的吉他表演取得優勝,並在去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,今年四月發行第二張,大多數的吉他都是拿來伴奏,很少聽到這種不賣弄技巧純吉他的演奏,每一首歌都很有畫面,買了他的專輯回來聽,不知不覺就聽了一整天了!

在台灣能用500左右的價格聽到世界級的演出,真的很幸福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r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