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ling-design  

(photo via paper-leaf

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成果展、新一代設計展。 

有人質疑學生的技術水準,有人苛責廠商只想抄襲不願意花錢買設計,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檯面上的交易量,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。筆者認為沒有清楚定義設計展是怎樣的「市場」之前,根本不應該討論「交易」。沒有定義清楚這個市場交易的標的,就無法確認進來市場的買方賣方都是為了交易而準備,即使學生的技術水平再高,瞭解使用者需求,要完成交易,包括授權或買斷,機會都不高。 

有人說設計展不就是可以賣學生的「設計」嗎?學生的作品就是一個標的啊!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需要釐清:學生(主要是指工業設計相關科系)會在商品化的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? 

設計師碰到製造商的第一個交易成本,是討論設計師要提供什麼樣的「產出」給製造商。是原始創意?是3D設計圖?結構可否調整?製造商能否修改?是否打樣?不同程度的產出,影響著製造商還要花多少時間人力去研發,也影響者評估要付出多少來跟設計師合作。理論上來說製造商拿到的產出不用再修改,可以直接去量產銷售,比較容易成交,且可以給設計師比較好的報酬。實務上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,因為製造商還需要考慮到能否跟其他現有產品、產品線做結合,一起行銷、銷售。製造商不太可能特地為了一個風格、結構與原本產品相差太大的設計開一條產品線,不符合經濟效益與成本原則。 

即將畢業的設計師不想花時間為廠商修改到可以量產的水準,按照自己已經付出的成本計算設計買斷費用,廠商評估還需要另外花時間修改設計,且不知道銷售狀況如何的情況下,為了降低風險出的金額偏低,所以很難達成共識。廠商一直抱怨找不到可以量產的設計,學生一直埋怨廠商太勢利,不想付出只想要現成的東西,政府學校持續檢討每年設計畢業展商品化的比例太低,最主要原因是買賣雙方都搞不清楚這個市場的目的與本質,不是有買方賣方就是一個可以發揮功能的市場。 

畢業展的目的是什麼?想要達成什麼樣的交易(這裡的交易不一定是授權,可能是媒體曝光、使用者回饋等無形資源)?要邀請什麼樣的買方來?這都是舉辦設計展的單位、學校與學生要先思考的問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r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